保定发布《种业振兴十条》,10亿基金助力生物育种攻关
近日,保定市政府发布《种业振兴十条》,明确提出要加大生物育种攻关力度,设立10亿基金支持种业发展。此举标志着保定市在种业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,为我国种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《种业振兴十条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强化科技创新,支持生物育种研究。保定市将设立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平台,鼓励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合作,共同开展生物育种研究。
二、加大资金投入,设立10亿基金扶持生物育种攻关。该基金将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项目,助力我国种业发展。
三、优化种业产业结构,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发展。保定市将积极引导企业向生物育种领域转型,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育种企业。
四、加强种业人才培养,提高生物育种技术水平。保定市将加强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合作,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生物育种人才。
五、推进种业标准化建设,提高种业质量。保定市将建立健全种业质量标准体系,推动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六、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,激发创新活力。保定市将加大对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,为创新主体提供有力保障。
七、深化种业国际合作,引进国外先进技术。保定市将积极参与国际种业合作,引进国外先进技术,推动我国种业技术进步。
八、加强种业市场体系建设,促进种业产业发展。保定市将建立健全种业市场体系,规范市场秩序,促进种业产业健康发展。
九、加大种业宣传力度,提高公众对种业的认识。保定市将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种业知识,提高公众对种业的关注度和认识。
十、加强种业政策支持,为种业发展提供保障。保定市将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,为种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。
保定市此次发布《种业振兴十条》,旨在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扶持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措施,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快速发展。10亿基金的支持,将为生物育种攻关提供有力保障,助力我国种业振兴。
生物育种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,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保定市此举将为我国生物育种产业注入新的活力,为我国种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
展望未来,保定市将继续加大生物育种攻关力度,推动种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政策扶持、科技创新、人才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保定市的生物育种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- • 顺平县农村养老食堂全覆盖,老人刷脸就餐政府补贴70%,幸福晚年生活再升级
- • 夜游保定焕新启程,10条主题街巷点亮古城魅力
- • 高阳县土布织机变身3D打印机,清代纹样“织出”立体模型
- • 主城区新建10所中小学,AI编程实验室助力未来人才培养
- • 涞源县野三坡“百里峡夜游”首开,萤火虫星空栈道成京津冀避暑新地标
- • “一带一路”跨境电商峰会签约30国,交易额突破200亿元,共绘全球贸易新蓝图
- • 唐县山区“5G+AI诊疗车”巡回问诊,贫困患者足不出村看名医
- • “雨露计划+”升级版助力职教毕业生定向输送雄安新区,共筑未来之城
- • 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首月,土地流转超10万亩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乡村大脑”平台上线,村级事务“一屏管全村”:智慧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高阳县纺织工人职业病防治中心挂牌成立,守护5万名产业工人健康
- • 直隶官府菜与李鸿章烩菜:国宴菜单上的璀璨明珠,订单排至2025年
- • 唐县智慧物流枢纽正式投用AGV机器人,分拣效率提升15倍助力雄安建设
- • 《保定方言美食纪录片亮相Netflix,海外观众竞相学习“驴火”发音》
- • 涞源县七山滑雪场周边村打造“冰雪农庄”,户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
- • 高阳县纺织大道智慧化改造,潮汐车道助力缓解10万人通勤压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