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县域文化数字地图上线,AR全景导览带你领略非遗魅力
近日,保定市正式推出县域文化数字地图,该地图以AR全景导览的形式,将13个县区的30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点位一一呈现,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。
保定,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。此次上线的县域文化数字地图,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,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地图涵盖了保定市下辖的13个县区,包括莲池区、竞秀区、清苑区、满城区等,共计300处非遗点位。
在数字地图上,每个非遗点位都配有详细的介绍和AR全景导览功能。用户只需将手机或平板电脑对准点位,即可通过AR技术,将现实场景与虚拟信息相结合,直观地了解非遗的历史渊源、制作工艺和传承故事。这种创新的形式,不仅让非遗文化更加生动有趣,也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来。
据悉,此次上线的数字地图,是保定市在文化数字化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。为了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,相关部门组织了专业的团队,对每个非遗点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拍摄。在地图制作过程中,团队还邀请了非遗传承人参与,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。
此外,数字地图还具备以下特点:
1. 智能搜索:用户可以根据关键词、地理位置等信息,快速找到感兴趣的非遗点位。
2. 导航功能:地图内置导航系统,为用户提供便捷的出行路线。
3. 社交分享:用户可以将感兴趣的非遗点位分享到社交平台,与朋友共同欣赏。
4. 互动体验:地图还设置了互动环节,让用户在欣赏非遗文化的同时,参与其中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此次县域文化数字地图的上线,不仅为保定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未来,保定市将继续加大文化数字化投入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。
总之,保定县域文化数字地图的上线,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。通过AR全景导览,人们可以轻松地了解和欣赏到300处非遗点位,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,保定市的文化事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。
- • 高阳县纺织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投用,年节水相当于3个西湖
- • 保定农村公路三年提质工程圆满完成,所有建制村通双车道沥青路
- • 安国市中药渣养蚯蚓扶贫试点成功,盐碱地贫困户年增收3万元,创新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博野县古梨园生态课程开发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,绿色教育成果斐然
- • 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增至1445万元,助力近万农户增收致富
- • 曲阳县石雕电商直播基地成交破亿,老匠人变身全网顶流,石雕艺术迎来新篇章
- • 保定低空经济全面开花:应急救援与文旅体验并行,拓展20+应用场景
- • 保定成功入选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市,获专项补助资金1.2亿元助力发展
- • “驴火DELIGHT”电音节盛况空前,单日游客量突破15万,再创华北音乐节新纪录
- • 山区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分红机制试点,年均增收3000元
- • 直隶官府菜与《原神》跨界联名,游戏角色定制菜品引爆二次元市场
- •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扩面,年度课时突破3000小时,照亮特殊教育之路
- • 保定焖子荣膺“中国地理标志产品”称号,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
- •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户涞源,助力传统民居焕发新生
- • 涞源冰雪雕塑节创新举措:3D打印助力48小时打造“冰晶长城”灯光矩阵
- • 保定市发布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:打造100个示范村,助力农村全面振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