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新县白洋淀生态教育实践基地迎来首批国际研学团
安新县白洋淀生态教育实践基地近期迎来首批国际研学团,标志着该基地在生态教育与国际交流方面迈出重要一步。以下是相关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与特色:
一、国际研学团活动概况
参与主体与规模
首批国际研学团由河北工业大学50名中外师生组成,于2025年5月18日到访安新县,重点考察阳雀湖西里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白洋淀不夜城。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互动体验,展示白洋淀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模式。
生态教育实践内容
研学团深入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,开展水质监测、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实践项目。河北大学国际学院"探绿寻迹"团队曾在此完成暑期调研,通过雁翎队纪念馆、嘎子村等红色文化地标,将生态保护与历史教育相结合。
二、基地特色与教育价值
多学科融合课程设计
基地开发了"湿地生态修复""红色文化传承"等主题课程,融合地理、历史、生物等学科知识。如通过雁翎队抗战事迹讲解,引导学生理解生态保护与人文精神的关联性。
产学研协同机制
采用"公司+基地+农户"模式,阳雀湖西里产业园为研学活动提供实践平台,学生可参与生态农业技术应用,如松花蛋制作、荷叶茶加工等传统工艺体验。
三、国际交流与示范意义
跨文化教育实践
国际师生通过对比白洋淀治理经验与本国生态案例,探讨全球环境问题解决方案。河北工业大学中外师生在考察中重点关注中国"绿水青山"理念的实践路径。
区域辐射效应
该基地已成为雄安新区生态教育的重要窗口,2025年暑期接待研学团队超2000人次,其"生态+文化"模式被纳入保定市研学游示范项目。
四、未来发展规划
基地计划引入更多国际合作伙伴,开发中英双语研学课程,并建设数字化生态监测平台。2025年9月央视纪录片《逐梦山水》对白洋淀生态治理成果的专题报道,进一步提升了基地的国际影响力。
- • 阜平山地民歌闪耀央视舞台,村民合唱团抖音粉丝突破百万
- • 雄县"地热科普馆"成为学生实践打卡地
- •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20年,谱写基层教师培养新篇章
- • 白运章包子机器人生产线正式启用,每分钟产出60个毫米级标准品,引领食品工业智能化新潮流
- • 京津冀首个跨境数据流动试验区落地,外资企业数据跨境自由流动开启新篇章
- • 驴肉火烧非遗技艺申报人类非遗,百年老汤配方获国家保密专利,传承与创新共绘美食画卷
- •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提速:保定128个项目入册《外商投资指引》
- • 曲阳石雕与航天局跨界合作,打造“星际佛像”卫星搭载微雕作品巡游太空
- • 保定试点“周末2.5天弹性作息”,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
- • 顺平县肠衣产业学院成立,助力脱贫户子女教育梦,学费全免包就业
- • 夜游保定,10条主题街巷焕新升级,点亮古城夜生活!
- • 高阳县纺织世家葬礼“抛梭引路”,非遗织机织出往生锦帛
- • 涞源县七山滑雪场周边村冰雪经济兴起,贫困户滑雪教练月薪破8000元,助力脱贫攻坚新篇章
- • 涿州影视基地创新引入XR技术,游客体验穿越三国战场,拍摄专属微电影
- • “新农人”直播大赛圆满落幕,带货总额突破3亿元,孵化百名网红新势力
- • 保定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,首次达国家二级标准,成功退出全国“后十名”